如何规避错误顺利办资质
我们知道建筑资质办理非常复杂,而且业绩和人员也是重中之重,每年被认定为弄虚作假的企业不在少数,除了故意捏造虚假人员、业绩外,还有一些企业属于不清楚材料制作方法,走了冤枉路。
哪些行为会被认定为弄虚作假?
(一)业绩
1.日期有差异的,存疑,不予认定。
如合同工期和中标通知书工期不符,工程合同工期、计划竣工时间与实际竣工日期跨度较大,中标通知书早于图纸设计时间,以及其他无日期或日期不符合现象等。
另外,竣工日期与验收日期完全一致的,项目完工时间与合同约定时间完全一致的,也认定为疑点。太完美的吻合,实在不符合国内项目施工常理和实情,因此不予认定。
2.建筑面积有出入,存疑,不予认定。
如建筑面积与图纸总建筑面积不一致。
3.不同文件中口径不一,存疑,不予认定。
如中标书中认定为招标工程,施工合同中却注为非招标合同的,前后矛盾,不予认定。
4.造价有异样,存疑,不予认定。
如单位造价过低,竣工验收报告中没有合同结算款,结算报告书里没有造价人员盖章等。
(二)人员
人员是除业绩之外,又一个虚假材料重灾区。对人员的审查,除了社保之外,还有很多细处。
例如,建造师在申报前几天才转注到该企业的,建造师的初始注册时间晚于中标时间的,业绩资料中人员名称与查询项目经理不一致的,以及前后签名非同一人的,都算作疑点,不予认定。
如何规避错误顺利办资质?
资质审查的主要对象是企业人员信息和业绩指标,企业资质申请成功与否和这两项内容是直接挂钩的。
因此,维护好工程业绩以及人员,是申办资质的要领。
另外还要注意维护“四库一平台”信息,业绩及时入库。未按时入库的业绩,将按“造假”处理。
19年与18年对比,无论涉及企业数量、还是业绩数量都呈上升趋势。接下来的核查力度,大概率会更严格。资质在淡化,服务和审查却更严了。
建筑资质代办咨询热线:18615781192